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海洋学院专家一线传授养殖经

[复制链接]

36

主题

51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1: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海防港海缘情  拄着拐杖来送经
防城港湾深千尺  不及拄拐送经情
                      ——浙江海洋学院专家一线传授养殖经
   “碧海蓝天,看不尽,北部湾潮起潮落;千言万语,道不完,常教授传经解惑”。
   七月里波光粼粼,涛声阵阵的北部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斑白的两鬓掩藏着丰富的经验,坚毅的目光闪烁着智慧的亮光。他就是参加“百名博士广西行”暑期科技服务活动的浙江海洋学院的常抗美教授。
常教授曾担任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学院网箱养殖工程中心主任、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舟山市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协会理事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海水鱼、虾、蟹、贝的苗种繁育、海水养殖和养殖病害防治等应用性研究及海水养殖的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收等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能力,能长期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解决海水增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海水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年过花甲的常教授,虽已退居教学二线,几个月前右腿还意外骨折,但是一听说学校将派出科技服务队送智八桂,服务海疆,便立即义无反顾地重操旧戈,挂帅而开。一路上他不顾年迈体弱和伤势的阻碍,凭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海院精神,怀着对科研赤子般的热爱,坚持和博士团其他成员一起跋涉在山间海边,顶着烈日对养殖企业进行挨家挨户的上门指导,为地方企业和养殖户们指点迷津,寻找方向。
广西北部湾海域一般水深20~30米,溶解氧含量高于南海其他海域,盐度适宜,年平均还水温25℃,最低温一般不低于16℃。各项理化指标均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当前,在海水养殖种类中,鱼、虾、蟹、贝类全面发展,珍珠、大牡蛎、文蛤等业已形成规模生产,整个海水养殖品种朝着良种化、多样化的放向发展。从1997年起,引进了养殖的世界三大名虾南美白对虾,目前对虾已成为北部湾地区的主要海产养殖品种,2007年我国对虾产量超过100万吨,居全球第一。而南美白对虾占其中的78%。然而目前我国养殖南美白对虾,绝大多数是通过池塘养殖的成熟亲虾繁殖,自引进至今已有20代以上,近亲繁殖非常严重,制种自然退化,影响虾苗质量。而白班、桃拉等传染性对虾病毒也是造成对虾大面积死亡,造成对虾减产的主要问题。
从7月9日到14日,常教授随专家团一行沿着北部湾海岸线,对位于钦州市、东兴市的众多养殖企业进行了调研走访。在钦州境内的两天里,常教授先后参观了沙井养耗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谢德养虾专业合作社、钦海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企业,发现企业养殖密度和频率都比较高,产生了较多的养殖废液废渣,随即建议企业采取轮休养殖模式以减少养殖垃圾的排放。对于虾病问题,常教授给出的建议是:“要用生石灰对建成前的的虾池进行消毒,之后对感染病害的池子再进行全面消毒;虾池的加热管要铺设均匀,防止虾苗受热不均,影响代谢和免疫。”7月14日,常教授一行又来到东兴市鸿生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南美白对虾高品质品系孵化选育、种苗繁育及高密度养殖为核心,配合石斑鱼等海产品工厂化养殖的综合性水产养殖公司。是国内最先开展南美白对虾商业化养殖的先驱,也是常教授东兴行的第一站。常教授对企业能够长期坚持从夏威夷SPF育苗中心引入亲虾并且注重亲虾的淘汰和更换这一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合作,在品质选育等方面做进一步尝试。随后常教授还来到了由东兴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人黄勇华先生创办的江源水产有限公司。“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位来自浙江丽水的青年企业家与常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双方就如何提高虾苗的品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常教授建议企业向鸿生公司学习,引入高品质亲虾,减少对亲虾的生产时间,尽量降低近亲系数,以改良虾苗品种。黄总也就是否可以考虑杂交品种问题请教了常教授,常教授说:“种间目前海洋生物种间杂交难度很大,只能考虑细胞分子层面的处理,企业可以多和高校进行合作,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会后,黄总十分感谢常教授的指点,双方都对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联系和合作机会表示期待。
和常教授作别后,望着他烈日下的背影,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和拄着拐杖微跛的步伐在视线里践行渐远,我的眼眶湿润了。早已离休多年的常教授如此这般负伤上阵,在流火的七月,冒着酷暑传经送宝。凭着是他作为一名科学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的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早日腾飞!因为他对这片海爱的深沉。常教授他不仅仅给给企业送来了知识和经验,更给整个博士团注入了一份精神的力量。随着车轮的旋转,常教授和专家团一行离开了,但像常教授一样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待科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怕苦,不怕累、注重实践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博士团成员们心中,是我们一生的榜样。(通讯员:严安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